会议专题

双龙丸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影响与分子学机制

目的:探讨双龙丸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分子学机制.方法:参照Drexler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双龙丸大剂量组(大剂量)、双龙丸小剂量组(小剂量)、AMI对照组(心梗)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各组治疗观察半数至2周、半数至4周结束.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AMI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和bFGF的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mRNA和bFGFmRNA的表达.结果:双龙丸大、小剂量组各期的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均比心梗组增多,且4周时比2周更显著;大剂量组2周时较心梗组的VEGF、较小剂量组和心梗组的bFGF均增高,大剂量组4周时VEGF较2周降低;大、小剂量组各期VEGFmRNA的表达均比心梗组增高,其4周均较2周为低;而bFGFmRNA的表达则仅见大剂量组2周时高于其它组;以上各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双龙丸能够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大剂量应用对VEGF、bFGF及其mRNA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双龙丸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调控 大鼠模型

杨祖福 胡婉英 秦志强 张明彩 付继航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内科(北京)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上海)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院病理科(河南)

国内会议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74-178

200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