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
在我国近海陆架上,黄海海域虽经20多年的勘探,但迄今尚未发现油气田.近两年来开展了新一轮大调查,根据长排列多道地震调查资料显示,北黄海在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隆起背景上,分布着4个中、新生代坳陷,最大沉积厚度8000m,其中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厚度6000m,是坳陷中主要的生储油层,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块、断背斜、潜山及反转背斜等,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是下扬子后加里东地台的主体,于中部隆起及其两侧,广泛分布着厚度大于5000m的较稳定的晚古生代海相地层;中生代以来,在中部隆起南侧发育了裂谷型盆地,可与苏北盆地对比;其北侧,则在苏鲁造山带与中部隆起之间形成前陆盆地,其面积约4万km<”2>,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厚度可达1.5万m,具有海相及陆相多层系、多类型的成藏系统,局部构造类型多,晚期成藏条件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潜力,因此南黄海北部的”黄北前陆盆地”将可能成为最有远景的勘探区.南黄海的中部隆起区,应加强研究,以期在非构造圈闭油气田方面有新的发现.
黄海南部 油气地质 非构造圈闭油气田
冯志强 姚永坚 曾祥辉 王群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市)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533-536
200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