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纪碳酸盐灰泥丘沉积储层研究
通过对川南志留纪碳酸盐灰泥丘的岩石类型、沉积结构及古生物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灰泥丘形成于台内缓坡环境中.根据对灰泥丘丘核、丘顶、丘翼等微相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类型、成岩孔隙演化史以及与油气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认为本区灰泥丘丘翼储层,由于其强烈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部分被充填胶结,而且在二叠纪末地壳抬升期间淋滤溶蚀作用不发育,因此储集性能普遍较差.而灰泥丘丘顶,由于兰绿藻比较发育,而且这些藻席中普遍含10﹪~20﹪粘土泥质,它们在浅埋环境下提供Mg离子使其发生白云岩化作用,并形成藻纹层状白云岩.其物性普遍较好,是本区相对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灰泥丘 志留纪 四川盆地 油田地质 天然气储层
杨晓萍 张宝民 柳少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油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517-522
200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