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钴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采用流变相法合成Co<,3>O<,4>,CoB<,1.36>O<,2.8>,CoB<,0.5>Al<,0.1>O<,1.5>样品,并研究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池在0.01V-3.00V的电压范围之间循环时,Li/Co<,3>O<,4>电池表现出最好的充放电性能,循环30周后,可逆比容量仍能保持为初始比容量(931mAh/g)的95﹪.掺杂了B、Al的材料,可逆比容量与未掺杂的比明显降低了,而且第一周可逆容量减少的数值随掺杂B、Al的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异位XRD方法研究了不同充放电态Co<,3>O<,4>电极材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Co<,3>O<,4>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与Li的反应机理不同于传统的过渡金属与Li的反应机理:Li<”+>的嵌入/脱出或合金形成机理,而是Co<,3>O<,4>的可逆还原与氧化以及Li<,2>O的可逆形成与分解.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纳米材料 钴基氧化物 流变相法
黄峰 袁正勇 周运鸿 孙聚堂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国内会议
广东惠州
中文
173-174
200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