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H和离子浓度对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溶胀度和结构的影响

利用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水凝胶.通过测定不同pH和Ca<”2+>浓度时的水凝胶溶胀度,电镜(SEM),和红外表征(FT-IR)分析了二者对水凝胶溶胀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表明,与纯壳聚糖水凝胶比,随着羧基的引入,水凝胶的溶胀行为出现明显的不同.在pH为1.0时,水凝胶的溶胀度最大,pH为3.0至9.0时,溶胀度较小,而在pH为13.0时溶胀度较pH为1.0时小,但较pH为3.0至9.0时大;SEM结果显示水凝胶的表面形态与溶胀度大小有关,随溶胀度的降低,逐渐由光滑变得粗糙并有微孔;红外分析证明pH为1.0体系中羟基以—CO<,2>H形式存在,氨基以—NH<,3><”+>形式存在,离子键被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较弱;随pH上升,羧基脱质子以—CO<,2><”->形式存在,氨基以—NH<,3><”+>形式存在,形成大量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当pH为9.0以上时氨基脱质子以—NH<,2>与—CO<”-><,2>作用破坏离子键,降低了分子间作用力;对纯壳聚糖水凝胶则无此影响.

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 水凝胶 溶胀度 化学结构 pH Ca<”2+>浓度 生物材料

黄荣华 杜予民 陈凌云

武汉大学甲壳素研究开发中心(武汉)

国内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甲壳素化学与应用研讨会

浙江玉环

中文

262-267

200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