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形成机理
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有边缘礁气藏和点礁气藏两类,前者较密集地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狭窄的陆棚边缘斜坡相区,后者分散分布在广大的碳酸盐缓坡相区。储集层孔隙发育过程划分为原生孔、晶间孔和埋藏溶解孔三个阶段。储集岩中的各咱原生孔隙、早期模孔及白云石晶间孔在液态烃成熟、运移之前的近地表及浅埋藏期消失。埋藏溶解作用中—深埋藏期主要发生在晶粒白云岩中,它分为两期。形成于液态烃和气态烃运聚过程的前期和后期埋藏溶解孔是古油藏和气藏的主要储集空间。与之相对应,生物礁圈闭可划分为形成古油藏的前期和后期埋藏溶解孔岩性圈闭,古油藏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但在深埋过程中被热解破坏,礁气藏形于燕山运动晚期。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虽然改变了气藏的构造位置,但在没有断层割圈闭的情况下这些气藏不会被破坏。
油气藏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长兴组 生物礁气藏
王一刚 张静 杨雨 刘划一 余晓锋
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5~152
200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