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秦岭-巴山地区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八五”-“九五”期间在秦岭成矿背景和成矿作用的研究中,在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许多重大地质问题上有了新的发现,杨志华等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结构(或抽拉构造)理论,提出了地壳表层新型造山带,对秦岭造山带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单位进行了新的划分,重新认识了商州-丹凤带、二郎坪带和勉县-略阳带的构造属性,提出了秦岭造山带的三种拼接方式,提出有三种岩石地层单位。还总结了秦岭-大巴山地区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模式。

成矿背景 成矿作用 秦岭-巴山

杨志华 周美付 张传林 赵太平 李勇 苏春乾

西安工程学院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

国内会议

“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91~196

200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