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飞虱对抗性水稻品种致害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分别具有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和Wbph5的水稻品种ARC10239和N”Diang Marie(ND)作为选择寄主,获得了第5代ARC群体和ND群体,并对这两个群体进行致害性检测.结果表明:ARC群体和ND群体分别在其选择的寄主品种和感虫对照品种TN1上分泌的蜜露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明显地大于其在抗虫对照品种RHT上分泌的蜜露量.ARC群体、ND群体怀卵雌成虫平均体重明显小于TN1上连续饲养的群体.产卵量,卵发育率没有产生明显变化.就若虫存活率而言,ND群体已对寄主水稻品种产生部分适应性,其在ND和TN1上的若虫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同时也与RHT没有明显差异;ARC群体在其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存活率仍然较低.ARC群体和ND群体在其对应的寄主品种上的若虫发育历期仍然较长.综上所述,ARC群体和ND群体已产生致害性的变化.
白背飞虱 致害性 水稻
沈君辉 刘光杰 寒川一成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筑波)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374-376
2002-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