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诱导处理后板栗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通过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的菌块、病菌液体培养后滤液(CFE)、菌丝体提取物诱导剂(ME)等处理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苗(怀黄)进行诱导,测定板栗几丁质酯、β-1,3-菊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和比活性.结果表明:菌块处理对板栗4种酶的活性、比活性的诱导效果最佳;酶活性在接种后的35h~40h达到高峰.板栗几丁质酶具有内切酶和外切酶两种形式,以内切酶活性稍高.抗病性强的板栗实生苗酶活性高于抗病性弱的嫁接苗.

板栗 栗疫病菌 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 POD PAL 酶活性

刘德兵 卢业凌 李绍鹏 魏军亚 秦岭 范崇辉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海南儋州)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 北京农学院园艺系(北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国内会议

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10-115

2002-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