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年看百年——中国和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形成于17世纪的欧洲,并且在近百余年来迅速成长为世界文明的基础.但直到科学的迅速发展期中国才真正开始接受产生自欧洲的科学,并且迄今对于世界科学发展的贡献率仍然是微乎其微.如何理解中华文明在科学上的失败,如何改变当今中国科学事业的落后状态,一航说主要通过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去探求.但有关科学与社会的讨论,通常多只作某种”因果性”的分析,往往忽略”偶然性”的分析,而实际的历史进程总是三者协调作用的结果.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检讨百余年来的中国科学事业,至少要回溯到千年以前世界形势的变化.那时欧亚大陆两端的文明发生了趋势相反的变化.西端的欧洲在基督教的旗帜下从分裂和混乱中觉醒而日益强盛,而东端的中国则从其发展的顶峰跌落下来而日趋衰败.欧洲国家体系通过大学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等一系列的变革,而攫取了世界文明的中心地位.中国虽然先后在北宋、明中和晚清有过三次现代化的尝试,但分别由于”靖康之变”、”甲申鼎革”和”虎门硝烟”而中断,并最终沦为世界文明的边缘地位.没有现代民主制度就不可能有科学的繁荣,没有现代市场制度就不可能有技术的进步,不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就难以立足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 西方 科学 社会 游牧 农耕
董光璧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13
2002-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