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种间可交配性研究
为研究起源于亚洲而在世界广为栽培的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起源于西非而仅在非洲局部地区种植的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间的可交配性,经1997~1999年在海南三亚研究表明,两栽培稻种间的可交配性为亚洲栽培稻亚种或品种间可交配性的68.2℅~95.2℅,可交配性是一个部分显性而显著地受到环境条件、细胞质、亚洲栽培稻基因型、非洲栽培稻基因型影响的数量性状。在可交配性上,两栽培稻咱细胞质的作用是有显著差异的,但在品种间都有分化,而且亚洲栽培稻的核基因分化程度也大于非洲栽培稻。在进行栽培稻种间杂交时,选择适当的亲本和杂交季节并以非洲栽培稻作母本有利于提高杂交结实率而克服存在的部分不亲和性。
亚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 可交配性 细胞质 分化
陶大云 胡凤益 杨友琼 周玉萍 陈洪亮
云南省农业科学粮食作物研究所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29-334
199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