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对艾滋病威胁的屏蔽心理——美国男同性恋社区的经验得失与借鉴
艾滋病于80年代初期在美国男同性恋社区首先发现后,社区内开始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安全性行为教育.艾滋病在同性恋者中的感染率急剧下降.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虽然安全性教育并没有丝毫减弱,年轻一代的男同性恋者的艾滋病感染率却呈现了上升趋势.笔者认为,在宣传上强调艾滋病对健康的严惩危害的同时,如果没有切实的经历可供参考,这种教育和现实就难以对称地在同性恋者心理上留下印象,从而使一部分人产生屏蔽心态.打破这种屏蔽心态,是安全性行为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艾滋病 同性恋 安全性行为 医学心理 健康教育
二言 楚钧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1-254
200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