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应是选育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品质优良的新一代小麦品种.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在株形上,以选育株高85cm左右,茎秆粗壮、茎壁厚,充实度高,基部一、二节间距短,叶片大小适中,功能期长的品种为宜;同时新品种必须具备抗生物协迫(主要是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梭条花叶病)和抗(耐)非生物协迫(抗倒伏、抗倒春寒、耐后期高温逼熟)的能力以及专用品质突出,能适宜加工制作优质面条、馒头、饺子和饼干、糕点等食品.为了提高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成效,在育种方法上,应重视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创新研究;加强常规育种与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技术体系研究;开展穿梭育种与多点鉴定;紧扣市场需求,重视品质改良研究.

长江下游地区 小麦 育种

姚金保 姚国才 杨学明 钱存鸣 周朝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国内会议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郑州

中文

514-518

200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