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南片小麦高肥春水组育成品种产量结构及其提高对策
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学原理,对黄淮南片小麦高肥春水组(简称高春组,下同)育种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五”期间和“九五”以来两个时期高春组育成品种的产量结构有两增一减趋势.即穗数增加30万/hm<’2>,穗粒数增加0.67粒,千粒重下降2.2g.这就说明,这两个时期该区高春组育种遵循的技术路线是提高穗数,增加粒数和降低粒重.灰色点关联度分析指出,“十五”期间黄淮南片小麦高春组品种选育应当在现有育成品种基础上继续增加穗数,适当降低粒数和粒重.与此同时,讨论了黄淮南片小麦高春组育种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黄淮南片 小麦育种 小麦品种
张清海 郭瑞林 王志和 侯志伟 王玉敏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阳) 河南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郑州) 浚县农业局(河南浚县) 新郑市农业局(河南新郑)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390-393
200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