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普通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的遗传及性状研究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42)济南 177原生质体与经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 2n=70)原生质体用PEG法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杂种当代及后代均用形态学、染色体、同功酶、RAPD及5S-rDNA分析验证为杂种.至今已经选育至五代(F<,5>).杂种表型一开始便基本与小麦相似而多样,较明显的有3种主要的类型.类型Ⅰ及Ⅲ主茎相对较高(75~85cm)、大穗、大粒,但Ⅰ型较松散,Ⅲ型较紧凑;Ⅱ型矮杆(平均55cm),多分孽,穗粒较小.早代杂种根尖及PMC MI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较广,以后逐渐集中,其变化总趋势是向普通小麦组型或相当于小麦的异附加系、易位系或代换系数变化.部分植株在F<,1>~F<,4>有小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存在.杂种特性在不同株系间不完全一致,但它们都比小麦亲本有较高的种子蛋白质含量,部分株系的面粉具有优良的加工品质.各类型杂种都具有比亲本小麦高的耐盐性.本实验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体细胞杂交技术应用于小麦育种实践.

体细胞杂种 细胞遗传 品质 耐盐 小麦

夏光敏 向凤宁 周爱芬 陈穗云 陈惠民

山东大学(济南)

国内会议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郑州

中文

216-221

200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