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养肝柔肝法对胆色素结石病脂类代谢变化的影响

目的:对人体脂类与胆固醇结石的关系已有较深的了解,但对脂类代谢与胆色素结石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血脂、胆汁中总胆固醇以及胆囊和肝脏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以探讨脂类代谢在胆色素结石发病中的变化特点及具有养肝柔肝作用的中药养肝利胆颗粒对脂质代谢变化的干预机理.方法:体重250~300克白色雌性红目豚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喂正常饲料及青菜适量,模型组喂致石饲料,治疗组在造模同时,加喂养肝利胆颗粒剂溶液.各组均于第四周末取材.检测指标为豚鼠胆囊成石率、血清总胆固醇、胆汁总胆醇醇、血清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与胆囊的组织的光镜病理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模型组成石率为81.25﹪,治疗组成石率为31.25﹪,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及治疗组的血清CHO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的血清HDL-C高于正常组及模型组,各组胆法的CHOL无明显差异.(3)光镜观察结果提示诱石食物所致的胆囊病理改变均呈现不同程序的充血、水肿、轻度慢性炎变,治疗组较模型组间变化改善.模型组肝脏的病理变化严重于胆囊,其组织学变化以脂肪变化为主,各组间脂变程序以成石组最为严重,脂变率最高(P<0.01).治疗组的脂变程序较模型组大为减轻,脂变率也有所下降.结论;胆色素结石病中有脂类代谢异常,其可能通过使总胆汁酸的合成降低、肝细胞器的损伤、胆汁酸的肠肝循环障碍等机理促进成石.养肝柔肝药物提高肝细胞的抗损害能力和再生能力,通过其抗脂肪变性及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可能使与胆汁代谢相关的一系列细胞器的正常功能得到恢复.并可能在抗肝脂肪变性的同时,增进胆汁成分代谢如胆汁酸的合成、胆红素酯化的相关酶系的活性.

胆色素结石症 脂类代谢 养肝柔肝法 中药治疗

张静哲 袁作彪 章学林 高炬 沈平 焦拥政 朱掊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外科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

天津

中文

330-334

200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