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松毛虫工程治理中的策略与技术
松毛虫是辽宁西部地区松林中的主要害虫,3个种并存于林内,即: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superans Butler).常年大面积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樟子松(P.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林.1998年,辽宁省实施了松毛虫工程治理.该项目从改善森林生态条件入手,确定了以持续控灾为中心;以虫情监测为依据;以生态控制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集成、组装、配套推广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同时,注意引进现代高新技术;采用综合技术手段与工程管理办法相结合;坚持划类分区、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策略和技术措施.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对松毛虫实行工程治理,坚持以政府领导为保证,以资金投入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森防体系为载体,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为实现松毛虫持续控灾提供了保障;采用综合技术手段,坚持林业生产全过程综合治理,初步建立起松毛虫持续控灾的基本框架.
松毛虫 工程治理 辽宁 综合技术
孙永平 原戈 韩国升 张明伟 郑红旗 王志广
辽宁省森防站(沈阳) 朝阳市森防站(朝阳) 阜新市森防站(阜新)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32-340
2001-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