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加坡华语“第五声”遗失过程中的“词汇扩散”现象

本文以114名年龄介于21-60岁的新加坡福建社群人士为调查对象,通过读数字、读词语、读词对等方式,调查不同受访人华语“第五声”在59个词语中的分布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探讨“第五声”的遗失过程在词汇中的实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词汇层面,新加坡华语“第五声”的遗失呈现连续渐变的特性,随着受访人读作“第五声”的词汇总数的下降,特定的词不再被读成“第五声”,第五声的遗失呈现“词汇收缩”现象.反观,标准华语的声调则呈现“词汇扩散”现象.王士元(1969,1984)提出的词汇扩散理论认为语音的变化在词汇中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扩散”,即开始的时候可能只在某些词中有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在少数词中首先发生的变化扩散到所有有关的词,而不是象青年语法学派所说的那样“所有在相同关系中发生了语音变化的词”都突然地、没有例外地同时受到这种这种变化的影响.新加坡华语“第五声”的遗失是现实语音变化中“照着词汇扩散的方式走的”一个实例.

新加坡华语 语言变化 词汇扩散

许小颖 吴英成

南洋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218-223

2001-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