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诱变技术为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建立纯度安全保险屏障
采用核辐射诱变技术,从水稻雄性不育系W6154S辐射后代中获得了隐性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S.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mg/L以上浓度的bentazone杀死,而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bentazone表现安全.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单基因(bel)遗传,且对农艺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以8077S和温敏不育系培矮64S杂交的F2代隐性纯合单件构建作图群体,采用DNA微卫星标记技术,将该突变基因(bel)初步定位于第三染色体,距离RM168约7.1cM.应用该突变基因建立了一种保障杂交水稻的种子纯度安全的技术体系,能够快速的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简便而有效地除去两系杂交稻秧苗中可能混入的不育系自交种苗,从而保证了两系杂交稻田间种植的纯度,避免不育系因自交结实而造成的风险,为中国超级杂交稻建立起纯度安全保险屏障.
杂交水稻 种子纯度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核辐射诱变
张集文 武晓智 徐云碧 夏松波 朱立煌
湖北省农科院作物所(武汉) Friendswood,TX.USA.77546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北京)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76-780
200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