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转基因抗虫棉田间棉铃虫发生及控制技术

在河北省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南皮县,进行棉铃虫及田间其他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调查,同时根据所种植抗虫棉品种的田间表现特性,在三代棉铃虫发生时期,释放赤眼蜂补充防治.结果表明:在放蜂的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在二、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棉铃虫的百株幼虫量相对于非放蜂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减少60﹪、53.2﹪、55.9﹪、差异显著;与单纯的转Bt基因抗虫棉相比较,在放蜂的Bt棉田中,除寄生蜂类种群数量变化较大外,其他昆虫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大;与后期单独采用化学方法防治棉铃虫的转Bt基因棉田相比较,各类昆虫的种群数量都明显增加,天敌总量增加8~10倍,自然控制能力增强;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原有的一些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类、叶蝉类、粉虱类、棉蚜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转基因抗虫棉 棉铃虫 赤眼蜂 生物防治

张帆 罗晨 王素琴 王大生 刘小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北京)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864-869

200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