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A类化合物及其临床应用
本文阐述了维A类化合物的分类、生物药理作用及分子生物学作用,并对维A类药物在儿童及成人不同肿瘤治疗的实验室、临床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综述.体内外研究证实,维A类化合物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维A类化合物通过与特异的核受体(如维A酸受体RARα、β、γ)结合而改变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染色体易位在许多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APL患者中,90﹪以上有特征性t(15;17)易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已作为APL的分子标志,可以说PML/RARα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基因.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PML/RARα结合后可特异性引起PML/RARα的快速降解及RAR/RXR和PML结构、功能的恢复.日前维A类化合物已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皮肤T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另外,维A类已在以下肿瘤得到了应用,如皮肤癌、头劲部癌、神经母细胞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及卵巢癌.研究表明,维A类化合物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肿瘤药物.由于长期服用ATRA可产生制药,因此影响了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最近的报道提示,体外实验中RA联合IFN能有效抑制APL细胞株及RA-耐药的APL细胞株的生长.亦有研究表明,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加强ATRA对APL的诱导分化作用,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因此,维A类化合物联合其他药物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为使维A酸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深化,今后的儿年中有关维A酸至少有三方面工作值得探讨:(1)维A类选择性受体制剂的开发;(2)核激素受体基因超家族成员的交叉作用;(3)有关维A类有效组织浓度的研究.(4)联合应用其他诱导分化剂和化学药物的研究.
维A酸 诱导分化 化学预防 肿瘤 生物药理作用
吴文 王振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47-153
200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