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实验性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目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于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诱导动物发生慢性肾衰竭的报告.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AA可否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er大鼠分为AA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室给以AA5mg·kg<”-1>·d<”-1>腹膜内注射共16周,开始用药后8,12,16,20,24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2ml/d腹膜内注射共16周,实难结束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间质面积.结果:实验组大鼠16,20,24周后体重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在用药16周后血BUN、Scr对照组明显升高,2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实验组大鼠明显小管-间质损伤,24周时出现明显小管萎缩,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该组大鼠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管腔面积比对照组明显缩小;24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实验组动物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IgG、IgA、IgM、C<,3>、C<,lq>均呈阴性.其电镜检查16周时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20、24周时可见胞浆内次级溶酶体和贿样小体堆积.结论:本实验初步成功地建立了实验性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导致大鼠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马兜铃酸肾病 动物模型 中药毒性 肾间质纤维化

郑法雷 张晓明 黄庆元 李艳 段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国内会议

第三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

上海

中文

117-121

200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