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区原初宇宙线成分分辨的作用模型相关性
超高能宇宙线能谱的“膝”结构反映了在10<”15>~10<”16>eV能区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银河系调制和原初成分的变化,因此该能区受到了国际宇宙线学界的普遍关注。对于“膝”区宇宙线的能谱和成分,由于空间实验无法进行直接测量,因而只能通过高山乳腔室和空气簇射阵列进行间接测量。由于所采用的强子相互作用模型的不同,再加上乳胶室和空气簇射实验本身的局限性,使得各个实验组间的测量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能够分辨质子和重核引起的簇射,为此必须对广延大气簇射(EAS)进行多参数的测量。
超高能宇宙线 能谱 “膝”区宇宙线
冯存峰 张学尧 孔繁敏 何瑁
山东大学物理系高能物理研究室(济南)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16
199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