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冻结滞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建设效应分析
本文依据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资料分析冻结滞水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效应.冻结滞水是指冬季冻结作用在包气带冻土层内形成的固态地下水,具有形成机制独特、富水性倒置和独立的水盐动态特征,对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双生效应.冻结滞水量比冻结前土壤含水量一般增加8℅~25℅,最高可达39.51℅,冻胀区可达300℅,在西北地区冻结滞水是天然和人工树木等树被越冬、春季繁衍期间水分代谢均衡的主要水源,甚至是惟一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败的主导因素之一.当冻结滞水量平均<5℅,天然林和人工林等植被衷亡,加速荒漠化.但当冻结滞水量达过饱和状态,易形成沼泽化、盐渍化等不良地质现象,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控制冻结滞水量是西北地区建设可持续发展林业工程优化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 土壤含水量 森林生态系统 西北地区 冻结滞水 生态环境
那平山 周梅 徐树林 郝玉光 杜呈森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国内会议
银川
中文
244-247
200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