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寒嵩草草甸退化演替及恢复对策

高寒嵩草草甸由于过渡放牧、鼠害、人为破坏以及自然因素的符合影响向退化演替方向发展.随秃斑地面积的扩大,以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建群种的原生植被逐渐被冷嵩(Artemistia frigida)、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密穗香薷(Elsholtzia densa)等杂毒草取代.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产量比例及草地质量指数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为使退化草地向原生植被恢复演替,应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黑土型”退化草地必须考虑草地植被的重建,重度退化草地,除采用围栏封育、灭鼠、除莠等方法外,还应补播和施肥进行综合治理.

草甸 退化演替 高寒嵩草 综合治理

孙海群 李希来 徐志伟 裴海昆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原系(西宁)

国内会议

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

兰州

中文

143-148

200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