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关系——气道反应性普查3年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发展为症状性哮喘的一些有关因素.方法:随访了1997年气道反应性普查的41例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学生和对照组31例正常气道反应性学生.结果:可随访的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学生有18℅(7/38)出现哮喘,与对照组(0℅,0/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可随访的38例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学生中,有哮喘家族史发病率(54.5℅,6/11)与无哮喘家族史发病率(3℅,1/2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者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降低20℅所需组胺累积量=(1.4±0.72)μmol(His PD20-FEV1=1.4±0.72μmol),sIgE Q值(28.1±13.25),与无发病者His PD20-FEV1(5.63±2.58)μmol,sIgE Q值(12.1±11.5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5).发病者ECP值(64.52±75.11)μg/L与无发病者ECP值(40.32±59.93)μ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部分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者在一定时间内可发展为症状性哮喘,特别是有哮喘家族史,sIgE Q值较高,ECP阳性,His PD20-FEV1≤1.96μmol的无症状气道高反应性者,是发展为症状性哮喘的“高危人群”,对他们进行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 血清吸入性过敏原 遗传因素

邓念强 王琦筠 杨伟华 唐鸣秋 刘扶兴 叶键锋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国内会议

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

南昌

中文

82-84

2001-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