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美洲斑潜蝇在高原山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美洲斑潜蝇是黔西南自治州近几年发现的检疫性害虫,蔓延为害迅速,已成为威胁蔬菜生产的重要虫害,尤以瓜、豆及叶菜类受害最烈。寄主有葫芦科、豆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等20科71种栽培及野生植物。在海拔1300m左右山区年发生10~11代,在1500~1700m的高山区发生8~9代。室内饲养在21~23℃完成一代需22~25天,15~16℃需32~36天。在菜稻轮作区,春季严重为害瓜豆等类蔬菜后,夏季转移到鳢肠、马兰、泥胡菜等杂草上取食繁殖,秋季又迁至叶菜类蔬菜上为害,冬季主要在甜菜、芹菜、豌豆以及在毛莨、小藜、荠菜等杂草上取食,并在其附近土中化蛹越冬。美洲斑潜蝇是近几所传入贵州的重要农业害虫。由于蔓延迅速,为害严重,成为蔬菜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又因其发生虫量大,世代重叠为害,加重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次数和用药量,致使蔬菜上残留农药增多,尤其是有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成为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要问题,为此,研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美洲斑潜蝇 生物学特性 防治 高原地区

陈升碧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

北京

中文

285-288

199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