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利用流体包裹体手段对盆地中主要生油和储集层的下三叠统、二叠系和泥盆系中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岩石中流体包裹体捕获过程可划分出7个不同时期,并分别与沉积 成岩和构造各阶段相对应。文中提供了各个时期油气生成运聚环境的热力学参数,同时分析了两个地点油气生、运、聚的演化历史;主要认识可归纳为:油气初次运移与异常压力有关;构造运动引起油气多次运移;而构造裂隙为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运移为多相态不混溶流体;指出该区三叠统为最好的油源岩,下泥盆统为该区的气源岩;该区北部火山岩对油气的富集作用有益;东南部的花岗岩侵入作用对油气成藏造成破坏。
流体包裹体 石油地质 广西 沉积地层
刘斌
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387~391
2000-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