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立体多熟种植对气候资源的利用及其共生与互补效应的研究

植物的生物产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的光合同化过程。因此,光合生产率的高低便直接影响到生物产量或经济产量的高低。河套灌区光能资源丰富,但热量不足,80年代前这里的小麦、玉米种植结构,大都彩单种,单产水平低下。80年代初期,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将塑料薄膜引入小麦套种玉米带田,变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单产显著上升。特别是在大面积推广吨粮田后,在热量资源明显不足的制约条件下,生产潜力还有多大,如何控掘这一生产潜力,对此我们提出了粮粮豆荞立体多热种植的设想。通过五年的试验示范,实现了预定指标。有效地提高了光能利有率,充分地利用作物的共生与互被效应。

立体多熟种植 气候资源的利用 共生 互补效应

杨松 刘俊林 杨文彬 陈强 杨卫

古巴盟农业气象科研所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280

199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