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拉构造到陆内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
抽拉构造是一种新的造山模式,是合理表现大陆构造变形、造山、造盆的新理论。中新生代的陆内(或板内)造山作用是中国大陆造山带最重要的划时代的造山作用。大陆造山带中的盆-山转换从属性可划分为三类造山带及三个发展阶段,从结构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型式。建立在温度差、密度差基础上的地幔对流、地幔羽(柱)理论不是大陆造山带形成的主导原因。根据最新资料提出在地球自身转速度化控制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壳幔核风暴作为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动力学理论。
壳幔核风暴 大陆动力学 抽拉构造 陆内造山带 盆-山转换
杨志华 苏生瑞 李勇 周美付 赵太平
西安工程学院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 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郑州)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9~73
200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