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半旱区灌草配置与水分调控
黄土高原半旱地区植被的重复破坏,严惩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作者采用了工程整地措施,并结合灌草立体配置,进行了植被的快速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阶整地柠条-披硷草、沙棘-草林樨、山桃-芨芨草;水平沟整地柠条-草木樨、沙棘-芨芨草、山桃-芨芨草;鱼鳞坑整地柠条-草木樨、水棘-本氏针茅、山桃-芨芨草立体轩最佳。另外,从三种整地方式立体配置造林后的土壤水分调控变化看,13年生的灌草地,土壤水分变化可分为三层,即0-40cm为速变层,土壤含水量6.7℅~13.7℅,三种灌木林地比对照可提高2.3~5.1个百分点;50~260cm为利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为5.4℅~6.3℅,土壤干层明显(分布深度160cm);270~500cm土壤含水量趋于上升趋势,三种灌木林地比对照可提高2.5~6.3个百分点,再则丰水年、平水年和干旱年土壤储水量的变化三种灌木均比对照增高13.41~116.22mm。
黄土兵陵 半干旱区 灌草配置 水分调控
程积民 万惠娥 程积民 万惠娥
中国科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国内会议
银川
中文
1-10
2000-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