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西会昌红山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铜矿床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过程动力学

该矿区地层为中元古界中村群变质岩系;有北东、北北东、北北西和北东东向断裂;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伴随其侵入产生隐爆角砾岩简、蚀变和矿化。有8个矿体,平均Cu品位为0.636℅;主要有辉铜矿、斑铜矿和黄铜矿,主元素为Cu,伴生Pb、Zn、Ag、Au、Mo和S。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和黄铁矿化为主,具分带性。热液成矿分为3期,主成矿期为97×l0<”6>~98×l0<”6>a。矿质源自下地壳;介质以岩浆水为主,与变质水、地层水和雨水组成混合水;热源由斑岩岩浆提供。在构造动力作用下,地壳圈层剪切致热,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房,上侵成岩桨室,随其结晶分异,在岩体顶部聚集挥发组分和金属物质,强大机械能引起裂隙、隐爆,温压下降,气体变为液相,矿质淀积、成矿,经历面型、线型和叠加矿化,形成斑岩-隐爆角砾岩型铜矿床和“一体五型”成矿体系。

斑岩 隐爆角砾岩 铜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过程动力学

周济元 崔炳芳

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矿床会议

南京

中文

615~618

199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