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厦门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

  边界层高度的研究对于了解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及其内部的天气现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16 年12 月至2017 年5 月厦门L 波段探空雷达秒数据和风廓线雷达数据,在Liu‐liang 法的基础上,通过温度廓线法和标准法计算厦门地区夜晨边界层高度,并对根据折射率结构常数Cn2 得到的边界层高度进行订正。通过研究表明:厦门地区夜晨边界层主要以稳定边界层和中性边界层为主,午后边界层内湍流发展旺盛,主要以对流边界层为主;稳定边界层高度约为300~500m,中性边界层高度700~1100m,对流边界层高度1300~1900m;厦门地区边界层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0 时由于湍流活动减弱,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转为剩余层和稳定边界层共存,08 时剩余层顶高度较20 时有所下降,稳定层与20 时相比变化不大。风廓线雷达折射率结构常数Cn2 存在明显的双峰结构,计算所得边界层高度与探空数据得到的边界层高度作比较,在稳定边界层时两者相差不大,但是在中性边界层上存在较大误差。边界层高度在。

边界层高度 L波段探空雷达 折射率结构常数 温度廓线法

韩赓 韩美

福建省泉州市气象局 福建省气象局气象台摘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第八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

厦门

中文

674-680

201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