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酵时期大麦青贮品质和真菌多样性的变化
(目的)本试验旨在阐明和比较不同发酵时期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及真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差异.(方法)试验分别在青贮第2 d(D2)、青贮第14 d(D14)、青贮第60 d(D60)和青贮60 d 开袋暴露空气后的第5 d(A5)采样,分析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等,并采用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时间段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果)结果表明:大麦经过60 d 的青贮发酵,pH 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但开袋暴露空气5 d 后pH 值显著升高(P<0.05),乳酸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全株大麦青贮期间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始终占优势地位,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子囊菌门数量呈增长趋势.青贮前期的真菌优势菌群为未鉴定的真菌,而青贮后期和有氧暴露5 d 后的真菌优势菌主要是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同时还有少量的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论)有氧暴露后全株大麦青贮的真菌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伊萨酵母属和假丝酵母属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增加.
青贮品质 大麦青贮 Miseq高通量测序 真菌菌群
刘蓓一 宦海琳 顾洪如 许能祥 田吉鹏 董臣飞 丁成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国内会议
江苏扬州
中文
353-365
201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