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外低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目的]微生物参与的反硝化是河口区氮损失的主要途径。[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 测序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外低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irS 型和nirK 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分布特征。[结果]样品共检测到346 个nir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和267 个nirK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根据采样地的环境特征及nirS 型和nirK 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结果将所有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划分为低氧区、南部区域及外部深水区,其中外部深水区的样品nirS 功能基因的多样性最高。各实验样地优势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在系统进化关系上可分为多个不同的簇。此次发现的所有优势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均属于未被培养的菌群,其中部分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还是首次被发现。此外还发现nirS 功能基因对低氧区的环境适应性更好。[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存在的反硝化微生物在河口沉积物的氮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江口 低氧区 nirS nirK
王鹏 吴莹 刘素美 王晓娜 戴金龙 叶祁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
国内会议
桂林
中文
1474-1487
2022-05-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