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野外教学设计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大学三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启发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向科学研究顺利过渡,是培养地质学专业学生成才的关键课程。文章重点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为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考察研究典型路线剖面上保存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培养学生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地质学 本科教学 野外实习 秦岭造山带 构造演化
孙圣思 董云鹏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368-377
2020-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