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泉家沟流域不同坡地治理方式对生态修复的影响
研究黄土高原泉家沟流域不同坡地治理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提升坡地植被覆盖率以及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在陕西省米脂县泉家沟流域第Ⅰ副区设置了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3 种坡地治理方式,并在各治理方式中间作刺槐、苜蓿、冰草.治理10 年后的结果表明,隔坡梯田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同时隔坡梯田处理的植被覆盖度比大台田、大鱼鳞坑、对照处理的同一种种植方式分别提高1.2%、13.7%、43.2%,树冠投影面积比大台田、大鱼鳞坑对照处理的同一种种植方式分别提高21.5%、26.7%、37.8%.此外Biolog 分析显示,隔坡梯田中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碳源相对底物利用率均最高.得出隔坡梯田是该区坡地最佳治理方式,在此基础上间作刺槐和冰草,不仅可以减少土壤干层的形成,还能够提升植被自然更新能力,其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
生态修复 土壤微生物环境 植被覆盖率 坡地治理方式 隔坡梯田
郭富强 潘磊 夏明强 许飞龙
浙江煤炭地质局勘探一队,浙江 湖州,313004
国内会议
丽水
中文
178-186
2019-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