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本文根据2014年至2017年在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黄厝、南线十八线、鳄鱼屿和小嶝岛四处潮下带以及参照点白城潮下带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粒径数据,探讨底质细化对厦门潮下带文昌鱼栖息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个别黏土含量较高的取样站没有发现文昌鱼且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少.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厦门潮下带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和优势种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底质粒径分析表明,2017年9月,鳄鱼屿和白城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高于黄厝、南线十八线和小嶝岛潮下带的黏土和粉砂含量.2016年夏季黄厝、南线十八线潮下带黏土和粉砂含量明显高于2014年夏季的黏土和粉砂含量.相关分析表明,5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参数如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度指数(d),7个常见种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均匀度指数(J)和4种常见种的数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无显著相关,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粉砂和黏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证实,黏土含量增加到15%和粉砂含量增加到60%有利于多数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但导致白氏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而红角沙蚕(Ceratonereiserythraeenis)、滑指矶沙蚕(Euniceindica)、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lus laevis)受底质细化的影响较小.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文昌鱼栖息地 底质细化 潮下带 厦门
陈丙温 蔡立哲 饶义勇 李文君 陈昕韡 傅素晶 彭文晴 郑斌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361102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361102;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厦门36110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494-505
201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