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点初探

  小型底栖生物是海洋底栖环境中数量最占优势的类群,但对于其在深海中的类群构成及分布特点还所知甚少.本研究对西北太平洋深海平原的小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组成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解析,并与相邻海域的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海域的水深为4080-6066m,共检获14个小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0.8ind./10cm2和100.3μg dwt/10cm2,其中线虫的平均丰度占93.6%.小型底栖生物总体上呈现沿西北至东南方向数量高,该分布趋势与黑潮延伸体影响区域基本吻合,而在黑潮延伸区两侧数量低.绝大多数小型底栖生物分布于沉积物的0-4cm分层,4-6cm层的小型底栖生物仅占总数的不到10%.本研究中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低于相邻深海及冲绳海槽与南海北部深海区的研究结果.小型底栖生物各类群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和中值粒径显著正相关.生物环境分析(Biota-Environment,BIOENV)结果显示,与小型底栖生物类群结构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水深和沉积物脱镁叶绿素含量.

深海 小型底栖生物 分布 西北太平洋

蒲思潮 史本泽 徐奎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青岛266071;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青岛26606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青岛266071

国内会议

第二届底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547-554

201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