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滴水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滴水湖设置8个采样点调查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滴水湖共采集到25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3门6纲,其中甲壳纲8种(32%)、昆虫纲6种(24%)、寡毛纲和多毛纲各4种(16%)、双壳纲2种(8%)、蛭纲1种(4%).日本旋卷蜾赢蜚、微小摇蚊、背蚓虫、黄色羽摇蚊为优势种.底栖动物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0.5±107.64)ind./m2和(8.62±2.01)g/m2.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现存量和多样性均无显著季节和空间变化.RDA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叶绿素a、CODMn、pH、溶解氧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日本旋卷蜾蠃蜚、日本大螯蜚、红裸须摇蚊和背蚓虫与溶解氧正相关,与营养盐水平和水温负相关,微小摇蚊和黄色羽摇蚊正好相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PI生物指数水质生物学评价表明,滴水湖处于中度污染状态.
滴水湖 底栖无脊椎动物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水质生物学评价
展源 张颖 郝向举 李娟英 陈丽平 刘其根 胡忠军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20130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北京100125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201306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528-535
201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