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演替初探

  本研究利用2006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所获得的长江口及临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功能群分类,并与相应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历年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256种、251种、261种和343种,分为五类功能群,包括浮游生物食者(planktophagous group,P1)、植食者(phytophagous group,Ph)、肉食者(carnivorous group,C)、杂食者(omnivorous group,0)、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 group,D)。研究发现在调查区域中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均有上升,底栖动物整体趋于小型化,其中肉食者功能群占主导地位,浮游生物食者功能群增长较快,植食者功能群数量较少。环境因子中,溶解氧、硝酸盐、pH和温度对功能群生物密度的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分析功能群演替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日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演化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生态修复提供基本数据支持。

长江口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年际变化 环境因素

何鎏臻 寿鹿 廖一波 汤雁滨 刘强 刘清河 陈全震 高爱根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310012

国内会议

第二届底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477-483

201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