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代粮价单中价贵、价中、价平的界定--以云南为中心的讨论

  清代云南粮价单中记载的"价贵、价中、价平"的信息是以府为单位、以粮价区间中的高价为基础形成的。通过分乾隆三年至二十九年、乾隆三十年至嘉庆朝、道光朝及以后三个时段来分析,可知乾隆十三年前后,云南米价因仓粮采买有所上升,但并未达到全省米贵的程度;乾隆三十年发生的清缅战争使得全省粮价不同程度上涨,且战后粮价也未恢复到战前水平,为适应这一情况,粮价单中"价贵、价中、价平"的界定标准有所上调,调整之后反映出的是再无价贵之区,而实际上粮价已较前上涨许多;而道光朝以后的粮价数据质量下降,所记的"价贵、价中、价平"的信息似乎也失去了衡量一地粮价贵贱的意义。

粮价单 价格界定 云南 空间分布

彭建

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

南京

中文

31-46

2019-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