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研究--基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案例探析
资金缺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尝试过很多策略,但大都收效甚微.20世纪80年代,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的成功实践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并在随后的讨论中将其归结为团体贷款模式.20世纪20年代末期,资金短缺使得中国农村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组建信用合作社的方式从事农贷业务,具有典型的团体贷款特征.本文在对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从事农村贷款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该行的档案材料中梳理出了信用合作社的团体贷款监督机制,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本文不单为团体贷款模式的讨论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案例,而且从史料中发现,当团体内部的监督机制不能发挥时,团体贷款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制约.
团体贷款 农村金融 资金缺乏
缪德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47-59
2019-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