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社区公园选址适宜性制图、评价与布局时序研究

  [目的]基于GIS平台绘制社区公园选址适宜性图谱,根据图谱评价社区公园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并科学地选出一批优先重点建设公园,明确布局时序。[方法]以扬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样本,从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两个层面,分析经学者筛选后的影响社区公园选址的6个单因子因素:植被覆盖指数(NDVI)、城市热岛效应等级、水体缓冲区、公园可达性、居民潜在游憩圈和人口空间分布。采用AHP与Del-phi 法相结合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并通过加权叠加技术,绘制公园选址的适宜性图谱。[结果]①依据Jenks分类法,绘制出扬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选址适宜性图谱;②将适宜性图谱与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新增的111座社区公园叠加分析,发现:选址适宜、较适宜、中等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的社区公园数量分别为40、25、16、24、6座;③运用位置分配(LA)的最小抗阻化模型,以中等适宜及以上等级的81个社区公园为候选点,优选出57个近期重点建设的社区公园。[结论]借助数字技术的定量数据(制图)辅助定性分析,弥补了传统公园布局与评价方法科学性、精准性不足的缺陷,为评价社区公园选址合理性、优化社区公园布局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GIS 选址 潜在游憩圈 适宜性 可视化 位置分配模型

张金光 吕梦竹 赵兵

南京林业大学;哥本哈根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

国内会议

中国第四届数字景观国际论坛

南京

中文

279-287

2019-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