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身份·理论·策略:战后中国电影民族化表演考评(1945-1949)

  1945-1949年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在艺术上的成就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无法比拟的。战后的中国电影表演者经历了默片时期的探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金时期的经验积累,表演创作更显成熟。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强劲势头不仅没有阻挡中国电影的发展,反而促使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化表演的优秀范本涌现。这一时期的演员表演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历程?民族化表演美学实践形成的路径如何?在时代助推的选择过程中,电影人对于身份的追寻、表演理论阵地的理想追求以及民族化的表演实践共同构成了战后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表演格局。

身份 理论 民族化 表演实践

许元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国内会议

2019中国电影学新锐学者论坛

北京

中文

312-324

201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