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及区域差异--基于三部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的结构分解技术,使用三部门结构分解模型,对工业化不同阶段、不同的要素密集型产业、不同时期的全国及30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进行测算和多方位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尽管小于制造业,但是动态看,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增强程度快于制造业。(2)制造业的乘数效应高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系数高于制造业,然而,从溢出效应对总产出的贡献率来看,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实际产生的影响力要更大。制造业的反馈效应大于生产性服务业。(3)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而增加;不同要素密集型的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有明显差异,工业化水平越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越大;工业化水平较低阶段,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相对于其他要素密集型制造业比较大。(4)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需求拉动也来越多,溢出效应高;在工业化水平低的地区,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需求力度有限,而技术含量相对低的批发零售业对于制造业起到相对较大的需求拉动的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三部门模型 结构分解技术 溢出效应

陈瑾玫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110036

国内会议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西安

中文

236-255

2019-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