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文化形成、演变与特点的初步认识
淮河文化有9000年左右的持续发展史,源头可以追溯到舞阳贾湖文化,经过6000年左右较长时间的酝酿交流融合,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淮河文化初步形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主要出生于这里的先秦诸子如儒墨道家等表现出来,而发展繁荣则主要是在汉唐至北宋时期。南宋至明清时期淮河文化本该发生转向的时候,遭遇了天灾(黄河夺淮)人祸(南北征战的主战场)的不断影响,结果发生衰变,形成了"贫困文化"的时代特征,有了 800年左右的衰变期。横向上说,淮河流域各个地方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上游法家文化、中游道家文化与下游儒家文化对后来各个区域的影响还是不小的,而同时历史递变也在地方性文化发展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反映。从整体看,淮河文化与其他流域文化相比其内在一致性是很明显的,这与最早的淮夷文化构成其源头密切相关。因为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中东部核心地带,四方文化风云激荡交流汇合于这里,所形成的淮河文化在很多方面实际上也代表着最基本的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因此可以说淮河流域就是中国文化的中原。淮河文化的兴衰递变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兴衰递变的一般情况,代表着中国文化演进的基本路向。战国秦汉以来,形成于淮河流域的思想文化开始对外发生影响,一直持续到明清民国传播于全世界。淮河文化因为和平主义取向、道德本位主义特征与自然主义风格,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中还将发挥重要影响。
淮河文化 形成 演变 特点
陈立柱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安徽宿州
中文
154-159
2019-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