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翻"淮河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路径:口述史
淮河文化概念提出已有30多年了,研究力量和队伍逐渐壮大,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可以说淮河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淮河文化研究整体上仍处于"力量弱、成果少、影响小"这一颇为尴尬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大主导性因素:基础性薄弱和学科性偏差。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无论从有用性、必要性、紧迫性还是关联性方面来看,口述史路径当为突破口,不仅可以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还可以"抢救"活史料,起到一举两得之效。
淮河文化 口述史
袁飞
蚌埠市淮河文化研究会
国内会议
安徽宿州
中文
189-196
2019-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