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矿物组成及分布规律

  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矿物组成的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认识是制约该地区泥页岩储层评价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陆相泥页岩组分的特征和空间变异性对评价和表征泥页岩储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了 X衍射分析(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泥页岩矿物含量的变化、类型及纵横向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延长组泥页岩中共鉴定出10种矿物,并划分为富石英型(类型一)、富伊利石和绿泥石型(类型二)、伊蒙混层型(类型三)、富长石型(类型四)四种类型。一般来说,类型一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类型四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南部;类型二和类型三夹在类型一和类型四之间,分布在盆地中部。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伊利石的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随着矿物的演化,泥页岩表面的孔隙度进而增加。影响矿物成分性质和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环境、物源和成岩作用等。本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泥页岩矿物组成和分布规律入手,探究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希望为陆相泥页岩油气的有效勘探开发及其储层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矿物学特征 空间变异性 陆相泥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7段

解馨慧 邓虎成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国家油气勘探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55-57

201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