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天山地区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址陶器制作工艺与产地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对新疆东天山地区焉不拉克文化,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文化类型和东黑沟—红山口遗址群文化类型这三种不同文化类型遗址出土的陶片样品的吸水率、烧成温度及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各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制作工艺上似乎没有明显差别,其制作工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交流。本论文中所讨论的东天山地区遗址每个遗址均有一部分陶器为就地取材,本地制造,同时还有一部分陶器是外来的,并且外来陶器常常来自不同文化类型的多个遗址。三种文化类型(焉不拉克文化、东黑沟—红山口遗址群文化类型、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文化类型)遗址间存在陶器的贸易和交流,这可能与东天山地区游牧民族特有的具有迁移性的生产和生活等方式有关。
东天山 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 陶器 制作工艺 产地分析
刘成 李立 申静怡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系,陕西西安 710069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保护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35 山东大学历史系,山东济南 25010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08-117
2019-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